【行业】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多个省医疗器械限制进口产品

2023-01-06


        最近,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福建省部分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项目(2022年)招标公告》(下称:《公告》): 福建省拟预算1.5亿元采购15台CT、MR等大型医疗设备,“允许进口”选项中全部为否定.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项目公开招标公告》也显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准备以2300万采购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明确表示“不接受进口产品”。随着医保支付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国家带量采购政策深入实施,在政策扶持和降本控费需求下,曾经被进口药品、医疗器械的“垄断的院内市场格局被打破,国产替代将加速。




大型医疗设备本土化巳进入快车道

根据最新《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甲类大型医用设备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由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其中,PET/CT、手术机器人、64排及以上CT、1.5T及以上MR、X刀、伽马射线等均被划入乙类大型医用设备。自2020年以来,福建省积极探索大型医疗设备集采。

2021年8月,福建省部分乙类大型医用设备(2021年第一批次)集中采购项目中标公告,苏州朗润的1.5T及以上MRI中标价甚至达293万元。根据公开资料得知,国产1.5T MRI终端价格在300-400万元左右,进口1.5T MRI终端价格在500-600万元左右。如此低价的大型医疗设备,在业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除福建省之外,国内多省级或医疗机构也开始支持采购国产医疗器械产品,2020年12月,安徽省医保局就全省乙类大型医疗设备集采征求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发挥规模效应,以量换价,鼓励采购国产设备。”“市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第2台及以上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在实际执行落地时原则上全部选择国产;市县级以下的公立医院首台配置就要选择国产。

2021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委托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招标公告,为重点学科发展采购检验设备,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全自动流式荧光诊断系统、核酸质量测定仪等,预算总计925万元。备注:只采购国产设备。

广东省卫健委印发的《广东省2018-2020年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和技术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鼓励公立医疗器械使用单位优先配置国产自主品牌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此前,云南省公布的一份2.7亿招标文件也显示,招标设备不接受进口产品,全部要求国产。

《“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均明确支持国内企业加快创新实现国产替代,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工信部以及国务院也曾出台类似政策鼓励、扶持国产设备进院各地政倾斜下,大型医疗设备本土化、国产化进入快车道,


国产弯道超车好时机

“三医联动”改革牵动支付端政策调整,让药品、医疗器械、耗材逐步成为了医疗机构的成本端。因此,“国产替代”“腾笼换鸟”已经成为医疗器械产业弯道超车好机会。

业内人士预测,根据以往的集采情况和集采政策要求,未来的第八批国家集采中,大概率会集中在化药和生物类似药领域,中药、医疗器械和耗材紧随其后。

实际上,与药品集采不同,国内医疗器械、耗材等领域由于技术“卡脖子”问题,国产替代一直进展不佳。部分医疗机构由于复杂的原因和经济因素的考虑,很少愿意去采购国产耗材和设备。但要看到,一批优秀国产器械品牌近几年不断奋发赶超,许多进口医疗器械也本土化,国家层面不断出台政策支持鼓励。2022年以来,医疗器械、耗材领域国产替代加速趋势明显。





分享